第二百一十七章祸根-《村里有鬼》
第(2/3)页
薛大人身边的长随递个眼色给他,这薛知县才一摆手对“活阎王”又道:“本官一向曲直分明,从不滥用私刑,你可有话说?”
这“活阎王”也不是傻子,听出了这薛知县的弦外之音,也是恐怕撞上了棘手或不利仕途的事。他火烧眉毛先顾眼前。忙说希望大人搞抬贵手从轻发落,看在亲戚也在京城为朝廷效力的面子上,并说了亲戚是国子监祭酒的级别。
这薛知县一听还真是有所顾虑,不收拾这小子太可恨,收拾吧闹不好把自己搭进去。人家那亲戚根本与自己没在一个档次上,拾掇他一个小小的知县那简直是易如反掌,他琢磨了一下,慎重些比较好。于是说:“嫌犯暂时羁押,待查明后再定。”
就这样案子就被压了下来,很快“活阎王”的家人就把这事通知了京城里做官的亲戚。那亲戚也是挺恼怒,本来康熙大帝对法律还是相当重视的,你个“活阎王”需要什么就告诉我,我会尽力帮忙,你说你没事给我闹出人命来,你叫我怎么救你?
不管吧又是亲戚,将来回乡一提我是这个六亲不认,四六不懂的人,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。可管吧我就要徇私枉法,闹不好我也受影响。唉,简直是混帐透顶!净给我惹是生非,你以为这大清朝是咱家的呀?
这国子监祭酒的亲戚发了一顿牢骚,也要想个周全之策,自己让人回金城县周旋也是不合常理的事,让“活阎王”家人捎书信也恐怕不妥,还是想个万全之策。
想来思去就想了到了同朝为僚的大奎先人大理寺卿,一来是同乡都是金城县人,二来他也是主管法律的最高长官,说出话来以较合适。平时他们也私交甚厚,对于互相的底子都比较了解。
这国子监祭酒的亲戚知道大奎先人爱财如命,便暗示“活阎王”家人送些礼物过去,并自己再去过去打个招呼,也许能躲过此劫。
当时清代的法定刑罚是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五刑。清朝规定县官只有判决笞杖罪100杖的权力,但是地方官却私自实行法外之法、刑外之刑,大搞刑讯逼供,而致死人命的事却屡屡发生。当时大奎先人很明白,对于在老家金城县当知县的这个薛知县,他是有所耳闻的。
他知道这个人为官还算清廉,也有嫉恶如仇的性格,这“活阎王”栽到他手里恐怕难逃法网。只有从速才可能把事处理好,当时官场上勾心斗角也很复杂,这大奎先人虽说是个贪财的人,但是前几年康熙爷惩治腐败的事也是让他记忆犹新。他收敛了好多,不再敢明目张胆的索贿赂。
事情是这样的,当年康熙爷为了边关防御,特从朝廷中拨巨款给甘肃省安西县,建一座军事防御城。当时从朝廷派要员程金山父子,亲自监督此事。程氏父子领命到达这荒凉偏远的地方后,抬眼望去,沙丘连绵,千里无人烟.心想:康熙帝日里万机,哪还有闲功夫来此巡游呢!于是便动了私心,在建设工程时,大肆贪污银款,草草修了一座小土城便交了差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