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征战漠北,打通西域的汉武帝? 李世民觉得诸位前朝帝王青史留名,但真要论起来,或多或少都差了点意思,各有不足。 若有一位帝王,综合他们的优点,各取所长。 武可策马平天下,文能治国安百姓,便可称千古一帝! “朕若能让后人如此评说,此生无憾!” 李世民不动声色,走进内殿坐下,与杨妃说着些平常话,却暗自琢磨着刚才那个声音,心生向往。 可惜,老李家祖上只出过一位骑着青牛的千古圣人,并没有出过千古一帝。 “皇上,恪儿学问大有长进,先生夸奖了他好几回。” 这边,杨妃与李世民拉扯了一会儿妃子与皇帝之间的礼仪,见李恪只是中规中矩的跟在后面,便有些着急。 这孩子,为娘真是操碎了心! “昨天先生还夸恪儿诗写的好。” “哦?恪儿作诗大有长进?” 李世民心里在想着事,随口问道。 他对皇子的教育甚为重视,不过这几个孩子的水平,李世民心里还是有数的。 他也不指望老李家能出什么流芳百世的大诗人。 “二凤该不会让我现场作诗吧?” 李恪冷不防被母妃点名,心中慌得一比。 “二凤?!” 李世民这回听得真切,也看的清楚。 我儿李恪的声音! 而李恪正恭恭敬敬的坐在杨妃身侧,一直很乖巧,根本就没说话。 怎么回事? 莫非朕听到的是恪儿的心中所想? 还有这等奇事? 那……李二凤,难道指的是朕? “恪儿,在耶耶面前不必紧张,将你昨日做的诗拿给耶耶看看。” 为了确定,李世民一遍说着,一边仔细留意着李恪的反应。 “孩儿哪里会作诗,每天只是跟着先生读书写字。” 李恪见父皇问话,只能硬着头皮作答。 他还真没说谎,来到大唐以后,李恪唯一用心做的事,就是练好毛笔字。 毕竟九年义务教育里,没有从右往左,从上往下写的毛笔字,高考也不考汉字书法。 “恪儿这孩子,就是太谦虚了。” 杨妃在一旁着急,赶忙抽出袖子里的纸,“昨天先生夸奖恪儿,臣妾便也不知是真是假,便留了个心,请皇上明鉴。” “不是吧?我练字的纸,怎么跑到母妃那里去了,明明让宫女丢掉了!” “还拿给二凤看……真社死!” 李恪只想捂脸。 “嘿嘿!” 李世民依旧没有见到李恪张嘴,却听见了李恪心中无奈又尴尬的声音,不由得有些好笑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