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听到此话,沈念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。 “马学士,您放心,我们的新政之策绝对不会被这场百家议政所动摇的。” “百家议政的真正受众,真正想要改变的是全天下的地方官员、书生士子,更准确来讲是能够代表底层百姓利益的地方官员、书生士子。” “我们的考成法,是不是苛以待吏,宽以待民?” “我们的给驿条例,是不是正在消除特权、为公废私?” “我们丈量田亩,是不是为了天下的税收能够更加清晰合理,百姓无须替权贵奸滑交税?” …… “包括不久前陛下强调的‘固国须以安民为先’仍是将天下生民的利益放在首位。” “这些新政策略,有心为百姓谋福祉的官员怎会反对?天下的底层百姓怎会反对?若有反对者,那定然是一些官员对新政之策,执行有误!” 听到这样一番话,王锡爵、申时行、沈一贯、王家屏等人。 嘴角都微微颤抖。 沈念刚才之言,不但表明了近年来新政的正确性,也盛赞了小万历与张居正。 这种官员,上面怎会不喜欢! 沈念提高声音,接着道:“朝廷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救时兴国,是为了让天下之事更加公平,是为了让天下黎民安居乐业,是为广大百姓的利益而改革变法,朝廷何惧有人可推翻当下的新政之策?” “反观一些整日讥讽朝政的名士,有人口口声声称为了百姓,为了公平,为了自由,实则是为了博得一个‘万世之师’的名头,讲学可以,欺骗一些年轻书生可以,但一到论实政时,必然露怯!” “一些名士口中要帮扶的百姓,不是天下百姓,而是一小撮平庸无能的读书人;一些名士看似研究的是学问,其实全是蝇营狗苟的生意买卖;还有一些名士,故作炫目之事,以狎妓为荣,以奇装怪服为荣,他们能博得一些人的追崇,但却不能蒙蔽天下人的眼睛,此次百家议政,便是他们显露原形之时。” “此次百家议政,实则是一次朝廷荡涤沉疴积痿,正人心、息邪说,让天下年轻人重归主流的修正之举!只要朝廷将所有新政策略的重心,放在天下万民身上,这次百家议政,就会使得新政更加顺利,支持新政的读书人也将会越来越多!” …… 沈念这番话,让众人心中都有所触动。 特别是从嘉靖年便入仕途的一些老臣。 他们明白,大明当下的这种混乱扭曲的世风,是正德皇帝、嘉靖皇帝与隆庆皇帝共同造成的。 为官之初,他们心里也都装着天下生民,可后来他们发现,自己根本无能为力。 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 乃是历史的必然。 于是他们的目的,便倾向于巩固皇权,倾向于提升自己的地位。 只要大明不亡,他们就是最幸福、受益最高的一群人。 至于新政变法,大多数人没有想太多,他们只是在顺从,只是在执行张居正的想法,并没有将此当作信仰。 而今沈念一语,让他们都有些惭愧。 若真奔着这个方向,接受天下人的监督,倾力改革变法,将会非常困难。 但若成功,大明必将迎来前所未有之盛世。 当下,张居正就是奔着这个方向做的。 这一刻。 张居正面色虽平静,但心情却非常激动。 他自己都没有如沈念般,笃定这一系列新政策略是当下济世救民兴国的最好策略。 他反对盲目崇古,反对高谈玄论。 他所希冀的不仅仅是这个朝廷好,他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高位与名望。 而是想创造一个盛世。 不然。 他不必施行折腾所有人的新政,不必得罪那么多的权贵。 只要教好小皇帝,保障天下没有战事、没有大乱,他便可以舒舒服服坐在首辅位置上。 沈念之言,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上。 此时,小万历是有些懵懂的。 他看向张居正,问道:“元辅,您如何想?” 张居正大步出列,道:“臣以为,百家议政,可行,一切后果,朝廷完全有能力承担,若到时一些邪端异说仍不能归于山野,臣建议先礼后兵!” 在张居正眼里,反新政,就是反朝廷。 若靠言论、靠民心所选,仍不能让一些邪说销声匿迹,他便动用大明律。 “众卿可有异议?” “臣附议!”吕调阳与张四维同时拱手道。 “臣附议!”一众官员也都纷纷拱手。 他们被沈念彻底说服了。 若能成功,此事必将入史且成为一方美谈之事;若出现变故,还有首辅张居正担着呢! “好,此事由内阁敲定细节吧,朕建议将百家议政之事定到重阳节,站得高,才能看得远嘛!” “臣遵命!”张居正拱手道。 …… 这一刻。 沈一贯看向沈念的背影,心中道:他……他……是想入阁啊! 其他日讲官看向沈念,眼里是满满的倾佩。 自沈念成为日讲官后,表现越来越优秀,少则十年,多则二十年,必为当朝首辅。 他的光芒,根本无人能够挡得住。 ……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