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对于秦国使臣拜访韩国一事,韩王安表现的很上心。 不抗拒。 但也不积极。 他所谓的上心,只是相比于寻常政务更关注这位秦国使臣的态度,以及这位秦国使臣想表达的意图,就像两国开战并不是一拍桌子就能决定的事一样,任何一场谈判,都要来回拉扯。 故此,韩王安把拉扯的任务交给了新太子韩非,把底线留给了自己,尽管他对这个逆子的感官不太好,可现如今,他们父子俩是一根绳上的蚂蚱,他不得不相信韩非那份值得被信任的办事能力,哪怕这位秦国使臣是韩非师弟。 李斯访韩,流程很多。 第一次见韩王,被拒绝议和申请,他对此早有所料。 就像上面说的一样。 任何谈判都不可能一蹴而就。 被拒绝后的拉锯战,才是考验一位使臣能力的时刻。 如何跟那些达官显贵扯上关系。 如何分辨可被说服的人与不可被说服的人。 如何让可被说服的人和自己同处一条战线。 又如何用一群权贵的意见左右君王的念头。 这些都是一名使臣需要处理的事。 把以上四个问题落实,谈判就能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,但如果以上四个问题全没落实,也没有结果,即便是建立在帝国强大实力基础上的谈判,也不可能成功。 压力不会令六国崩溃。 只会令六国同仇敌忾。 故此,在被拒绝后,李斯并未表现出什么沮丧的态度,带着盖聂与尚公子回到驻韩秦使馆住下,随后,就马不停蹄的跟当地负责人打探起了情报。 其实,按正规流程,韩王安是不应该如此迫切的召见李斯的,应该先让李斯在新郑内的使臣馆落脚,之后,等第二天再召见李斯。 第一呢,是给李斯一个缓冲时间。 第二呢,也是给自己留出一个跟文武百官商议此事的时间,比如说,该如何对待这位秦国使臣。 可是,眼下两国交战。 战情如火,迫在眉睫。 新郑内,又是王权与将权的对立化。 韩王安也就省了这些不必要的礼数,直接召李斯入殿了,别管三七二十一,先拒绝了再说,把明面上的局势稳住,给其余五国一个肯定的答复,之后,才能轮到他们和李斯的拉锯战。 说没私心是假的。 如果秦国能付出足够多的代价,韩王安倒也不是不能背叛六王之约。 可他一但背叛六王之约,姬无夜这个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指不定会做些什么,所以秦国付出的代价中,必须有能把姬无夜斩草除根的手段,其次,韩王安也想狮子大开口一次,趁着此次六国联军伐秦,在秦国身上狠狠咬下一块肉,就算其余五王问责,他顶多来个弃车保帅就是,无视掉秦国的盟约即可。 不过,李斯也不是傻子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