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卷 历练中原之书 第53章 栽赃嫁祸-《剑圣琴心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叶知秋轻抚张旭后背,道:“有劳张先生了,堂上请!”

    “那我就献丑了。不过,你的笔我未必使得惯,还是用我自己的家伙吧!”说完,张旭抽出腰间大笔,迈开大步向书案走去。

    站立一旁的铁山熟练的在案几上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,并用镇纸压好,而书案右上角的一方玉砚里,铁山早已磨好浓墨伺候。

    张癫站在纸前,略一思考,沉笔入砚,饱蘸浓墨,而后唰唰唰几笔,毫无停顿,呈笔走龙蛇之势,一挥而就,一列列墨字已跃然纸上,张旭写罢,将笔往腰间一插,退至一旁,与铁山并身而立,挥手示意叶知秋上前鉴赏。

    叶知秋早已在旁凝神观看,但见张旭不消片刻已然完工,他不免心有疑惑。

    此时叶知秋走进细瞧,但见纸上写道:我观万叶,萌生于春,茂盛于夏,而一叶知秋,落下之时,飘飘洒洒,化为泥土,叶落归根,以待来年,周而复始,大树成矣。

    这书法里,已然包含了“叶知秋”的名字,构思不可谓不精巧。

    一遍看罢,叶知秋只感纸上之字无丝毫停滞之象,想是张旭胸有成竹便一气呵成,全篇书法浑然天成。

    他不禁双手拿起纸卷再次从头至尾慢慢地欣赏,只见这张旭草书力透纸背,无丝毫雕琢的痕迹,而字里行间竟似乎有落叶翩翩而下之悲壮,字里蕴含如此意境,叶知秋不禁啧啧称奇,他忘记了周遭的一切,双眼只顾在黑白天地里流连。

    蓦然间,一声惨呼,不知何故,叶知秋竟然仰面跌倒,颓然坐在案几后的红木交椅之中,再一看,此时此刻,一支竹笔的笔杆洞穿于其额头之上,笔尖毫毛尚兀自晃动,而叶知秋在瞬间瞪大双眼,已然毙命。

    这一下变生肘腋,唬得张旭目瞪口呆,他下意识的一摸腰间,那支他惯使的大笔却已不在,再看时,叶知秋额头上的竹笔正是自己从不离身的家伙。

    顿时,不明就里的张旭担心自己说不清道不明,他额上冒出颗颗冷汗,脚一阵发软,正想向铁山求助,不料铁山却早已不见踪迹。

    张旭顿时更加六神无主,不由轻呼:“铁山兄,铁山兄!”他的话音有些颤抖,连舌头也似乎打结了。

    蓦然间,四下里涌入了许多大理寺的衙役,这些衙役竟好似早已预料到这里将有事发生,从而出现得如此的及时。领头者不是铁山,却是一个豹头环眼、须发戟指的老翁。

    这老翁浑身自有一股威仪散发,不待张旭开口争辩,只见他右手中食二指骈指虚点张旭,喝道:“给我拿下!”

    众衙役如狼似虎,上前用铁索将张旭捆倒在地。张旭大叫:“大人,冤枉啊。”那老翁来到堂上书案前,看了看,指着叶知秋的额头道:“这凶器是何人之笔?”

    张旭不疑有他,颤声道:“是小人之笔,但……”

    老翁沉声道:“铁证如山,不容狡辩。带走!”张旭本就不善言谈,此刻落入别人彀中,就是有千张嘴,又到何处分说?虽满腹委屈,但也只能任由衙役拉扯着向外走去。

    此时,外边的喧哗之声早已惊动一人,这人正是在侧厅吃茶的裴鼎,早在叶知秋发出一声惨叫之时,裴鼎已察觉异样,生就的敏感使得他向发出叫声之处飞快奔来,眼前的一幕虽使他吃惊不小,但他表面却不露声色,看到张旭将被带走,他出言制止道:“且慢动手!”

    那豹头老翁料不到房中还有他人,他斜眼环睨,道:“你是何人?”

    裴鼎朗声道:“小人乃籍籍无名之辈,但小人适逢其会,知道刚才与这位先生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人,大人何不请来问个明白?”

    豹头老翁冷笑道:“我乃大理寺殊少卿,我看你极为可疑,亦或是此人之同党,此时为了他而强出头。一并拿下,本官自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