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二章 内阁选才-《明末中枢一木匠》
第(3/3)页
没有什么废话,大家伙将档案一分,开始翻阅起来,寻找“合适”的人选。
都有谁合适,岳肃心中最为有数,要选的人,就是自己的门生。
文震孟,苏州吴县人,天启二年进士,翰林修撰;黄道周,漳州漳浦人,天启二年进士,翰林编撰;蒋德璟,泉州晋江人,天启二年进士,翰林编修;张四知,沂州费县人,天启二年进士,翰林检讨;陈演,嘉定井研人,天启二年进士,翰林编修;卢象升,常州宜兴。天启二年进士,户部主事;方岳贡,襄阳谷城人,天启二年进士,户部主事;傅冠,南昌进贤,天启二年进士,翰林编修;倪元璐,绍兴上虞人,天启二年进士,翰林编修;徐石麒,浙江嘉兴人,天启二年进士,工部营缮主事;祁彪佳,绍兴山阴人,天启二年进士,候补官员;张国维,金华东阳人,天启二年进士,候补官员;孙元化,苏州嘉定人,举人出身,兵部司务……这一个个名字,全被岳肃记录下来,除孙元化外,皆是天启二年的进士,岳大人的门生。之所以将孙元化挑中,档案上有一项记载,专司火炮。
岳肃对历史不是十分了解,他并不知道,倘若没有他的出现,上面的这些人,在十年之后,同样会成为大明帝国的柱石,一半以上都当过内阁大臣。当然,也是参差不齐,有的是庸才,有的能臣,还有的是汉歼。但现在,岳大人是不知道的。
“就将这些人调往山东吧。”岳肃记录之后,出声说道。
别人还在装模做样,见岳大人说话,顾秉谦第一个说道:“不知岳大人挑中了哪些官员。”
岳肃毫不隐晦,直接将这些官员的履历逐个念了出来。当听完他的念读,不管是顾秉谦一党,还是方从哲一伙,马上明白了岳肃的用意。这是你岳大人有心培植实力,提拔自己的门生。
现在去山东赴任,虽说不是什么好差事,但也是分人的。新任的辽东经略是熊廷弼,岳肃保举的人过去,不但没有什么危险,而且跟着熊经略这种久经沙场的老手混,剿灭叛匪是迟早的,凯旋之后,论功行赏,哪个不沾些功劳。再以此加以提拔,曰后都是前程远大。
(未完待续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