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四章 三路大军-《明末中枢一木匠》
第(1/3)页
大同总兵迟文俊,是刚刚到大同上胤任的,他以前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,有多大本事,这个并不太清楚,当时宣府大同经历了大清洗,继续官胤员补充职位,北胤京胤城里够资格到大同去当总兵的,实在不多,也就那么几个人选,内阁议了一下,就委任迟文俊去了。
这个迟文俊出身很好,祖上多是为官,祖父早年做过兵部侍郎,他也是武举出来的,考上了武进士,一点点熬资历熬到这个位置。为了也算正直,但指挥打仗,并没有什么经验,当初也是找不到什么好的人选,才安排他去的。
按理说,吴思南安排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司马乔禹做前部,可司马乔禹是大老远从宣府赶到大同的,鞍马颠簸,怎么也得休息一下,所以才命令迟文俊为前部。
迟文俊碰到流寇之后,也不畏惧,先是命令士兵安营扎营,准备好工事,不管怎么说,也是科班出身。可迟文俊相比,流寇可没管那么多,仗着人胤多胤势胤众,直接就朝迟文俊的大营杀了过去。
见到如此情形,迟文俊心中大喜,据营而战,打的流寇是毫无脾气。眼看天色不早,流寇只好收兵,在流寇撤退的时候,迟文俊反倒来了精神,指挥兵马杀出营去。
流寇以为自己人多,官兵不敢出击,迟文俊率军这一掩杀,只杀的这群乌合之众是包头鼠窜,狼狈不堪。官军一口气追出三里多地,流寇是死伤惨重,溃不成军。
可关键时刻,斜刺里杀出一支人马。这支部胤队是高迎祥的人马,他的突然杀出,令官军是措手不及。而且高迎祥的兵马,要比其他流寇的战斗力强上许多,但和迟文俊的大同精锐相比,还要差上一点。若平时交战,官兵倒也不惧,怎奈高迎祥的部胤队来的突然,迟文俊的部胤队,又有了轻敌之心,一交上手,才知道对方比先前的流寇厉害。
高迎祥的人马将官军顶胤住,令仓惶逃命的流寇有了喘息之机,李养纯、刘国能、满天星这帮人稳住心神,跟着指挥人马,掉头杀了回去。
这个时候,迟文俊以为是中了流寇的诱敌之计,不敢再战,连忙下令撤退。打仗这事,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撤退,原本官兵并没落什么下风,这一撤退可好,阵脚登时就乱胤了,局势急转而下,变为官兵逃跑,流寇在后掩杀。
流寇人多,且一贯的特点是打胜不打败,只要能战上风,那是精神头十足,越战越勇。迟文俊率部逃回大营,可再想据营而守,已经没有机会了,流寇趁势杀入,只杀的官军是丢盔卸甲,人仰马翻。
迟文俊见大势已去,只好率军继续败逃,被流寇一口气追出五里多地,三万人马,不知死了多少,跟在身边的,也就剩下千把人。
又跑出七八里地,天已经黑了,见流寇没有追来,迟文俊才敢停下来,喘息一会。打了将近一天的仗,又跑了这么远的路,晚饭还没吃呢,这一停下来,士兵们几乎全都躺到地上,再也起不来了。
这一仗到底是不是中了流寇的诱敌之计呢?
答胤案是没有。流寇们根本没有用计的想法,在那些人心中,以如此优势的兵力,生碾过去,都能把官兵的营地铲平。八个头领,其中七个都赞成强攻,就高迎祥不同意,但最后还是少数服胤从多数,强攻官军大营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