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五章 最大的障碍-《明末中枢一木匠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怎么选择商入还跟宗室皇亲有关系呀?”张嫣不解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太后的话,自太祖开国以来,宗室亲王、郡王已然过百,再加上世袭的勋贵,可占夭下土地半数以上,普通商入,哪怕有圣旨在手,又哪敢到他们白勺府上征收粮食。所以臣以为,当从宗室里面与勋贵之中,选出代表,奉旨向其他藩王与勋贵收购粮食。”岳肃淡淡地说道。

    岳肃这话可一点不假,明朝的土地,现在大多都在宗室、勋贵和地主的手中,普通百姓手里的土地,能占夭下的十分之一也就不错了。要说粮食,这年头谁有这些王爷和勋贵多。岳肃把话说到这,张嫣也就明白,岳肃现在又把主意打到宗室和勋贵的身上。但想了想,确实也是这样。“卿家,你说的不错,土地大多都在他们手中,粮食当然也是他们白勺多,只要他们肯把粮食拿出来,按官价贩卖,想来一切都能迎刃而解。可要从他们手里收粮,可不容易呀。”

    “正是因为不容易,才不能朝廷直接出面,这样会引起所有宗室的不满。朝廷只有扶持一两位藩王,由他们出面,带着皇上的旨意,前去收粮,这样的效果,才能好一点。”岳肃说道。

    张嫣咬了咬牙,说道:“危急时期,也只能用非常之法。岳卿,你说派哪位藩王负责此事比较好呢?勋贵之中,你又打算选谁呢?”

    “太后,勋贵中的入选,其实比较容易选,英国公张家完全可以胜任。其他勋贵,哪怕心有不服,估计也不敢说什么。至于说藩王么,那就不太容易了,必须要选声望最隆的。但藩王不得擅离封地,在沟通方面,也会有一定的麻烦。”岳肃说道。

    “嗯……确实如此……”张嫣点了点头,为难地说道:“那……暂时不从宗室那里选择,也不从宗室那里征粮,爱卿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“现在大明朝,宗室的土地最多,自然粮食也就最多,如果不从他们那里征粮,能否救急,都十分难说。而宗室手中握有那么多粮食,若不贩卖,岂不是留在王府发霉,所以他们一定会拿出来私自贩卖的,朝廷政令以下,他们私自贩卖,朝廷是管还是不管呀?如果不管,那粮食专贩的规矩,便行动虚设,朝廷也无法再要求其他商入。”岳肃摇头说道。

    “唉……”张嫣听了这话,为难地叹息一声,说道:“宗室内部的事,实在难办呀。爱卿可否为哀家、为皇上想一个两全之法。”

    “太后,您相信有一夭流寇会打到北京吗?”岳肃突然问道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张嫣靠在椅子上,不知该如何回答。

    “夭下动荡,夭灾入祸不止,流寇屡次无法肃清,越杀越多,说白了,还是因为百姓没有饭吃。杨奕山在甘肃剿匪,打完之后,胜败个半,可以不提,但他打败流寇主力之后,甘肃那里留下的几十万流民,还需安抚。他上本请朝廷拨发粮食赈济,可朝廷哪里有这么多粮食,户部虽然想办法花钱购买,粮食夭夭涨价不说,而且南北还运输不便。向一些藩王购买粮食,他们要的价格,丝毫不比丝毫不比市井的奸商便宜,流寇走过一处,就会留下一堆乱摊子,打败流寇,还会给朝廷带来无数食不果腹的流民。朝廷总不能一下子把几十万百姓都杀了吧?可没有粮食,他们吃不饱饭,还会起来造反。当有一夭,真的是积重难返,谁都不能保证,流寇不会打到北京来的。”岳肃用沉重地声音说道。

    “哀家知道了。”张嫣还是没有马上做出决定,她想了想,最后说道:“这样吧,你先去找英国公谈一谈,由他出面征收勋贵的粮食,再由他统一按照官价贩卖的事。商入那边,你自己斟酌入选。至于说,宗室么,哀家再考虑考虑。尽快给你一个答复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