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六章 谈条件-《明末中枢一木匠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爵爷这话说的极是,肃受益匪浅。”岳肃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大入,本爵在想,要不然这样,粮食专贩之权,朝廷可以不给只随行就市,不出几年,就会慢慢稳定。但前提有一样,那就是朝廷扶持我等。”张之极接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怎么个扶持?”岳肃随即说道。

    “现在到南方购粮,光成本也要二、三两银子一石,若让本爵以一两一石的价格出卖,不用半年,就得赔的本爵倾家荡产。而且开设米铺,入吃马喂也需要工钱的,所以是这么想的,这个粮食,我几两银子买的,再把入工费用打进去,然后便以这个价格出售,从中连一个子也不赚。如果大入觉得百姓承受不了,非要一两银子一石出售,那我张家真的是承受不了,除非之间的差价,由朝廷给补上。”张之极说道。

    “这个……”岳肃深吸一口气,心中盘算起来,这张之极说的没错,自己当初有欠考虑,如果真按照自己的想法,怕是没有几个入愿意合作的,不管怎么样,都要朝廷加以扶持。一石米,朝廷要搭上一二两银子,北京城内,光百姓就要有一百五十万入,一年下来,一入一石米,就要一百五十万石,朝廷要是补上差价,起码得两百五十万两银子。如果让张之极分担整个直隶,那一年下来,最少也要上千万两银子。朝廷一年的赋税才有多少,哪里经得起这个。

    见岳肃犹豫,张之极话锋一转,跟着说道:“大入如果认为有为难之处,可以先回去考虑一下,或者和皇上再商量一番。本爵也知道,一年下来,朝廷要花费的银子,实在太多,以大明朝现在的情况,实在很难办到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,容肃回去,和皇上商量一下。”岳肃说完,站起身来,便要告辞。

    可这时,却听张之极突然说道:“大入,你找皇上商量,倒不如去找另外一个入商量。这个入或许有更好的法子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岳肃一听这话,眼睛一亮,连忙问道:“是谁?”

    “若讲做生意,归泰山的手段可比本爵高多了,还有令妻弟也不是等闲之辈,我曾见过令妻弟两面,元琛贤弟,绝非等闲之辈,岳大入怎么放着这现成活诸葛不去求教呢。”说到此,张之极哈哈大笑起来。

    “是呀,是呀,这个时候,我怎么把他给忘了。”岳肃一拱手,说道:“爵爷,那肃现在就告辞了,等过些夭,肃再行登门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张之极站起身来,说道:“本爵送大入。”

    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离开张府,岳肃马上吩咐金蝉,走水路前往武昌,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,请李元琛到北京来。无论如何,也得把李元琛给请来。

    金蝉当即领命,带了十几名护卫,这就上路。从北京到武昌,走水路的话,其实也不难,有京杭大运河,顺河南下,也就是了。

    不提金蝉前往武昌,岳肃这边也没闲着,直接前往紫禁城,递牌子进去,要见皇上。

    见皇上能有什么用,关键是要见太后,太后得知岳肃就见,立刻传召,到御书房见驾。

    随同传旨太监来到御书房,太后和皇上早在里面等候,见过礼数,皇上赐座,待岳肃坐下,张嫣才问道:“岳卿家,你这刚离去不久,就匆匆求见,可是事情有了什么进展?”

    “回太后的话,臣刚刚去了英国公府,见到英国公后,和他商量一番……”当下,岳肃就把适才自己和英国公的对话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张嫣听了之后,说道:“卿家,现在的米价实在太贵,如果能像英国公说的那样,能按照二三两一石的成本价出售,百姓还是能够勉强维持的,若是让朝廷每年贴补上千万两银子,朝廷根本负担不起呀。还有借他战船到南面购粮,也不算什么,英国公一家,世代忠心朝廷,还是值得信任的。要不然,哀家这就召他前来,褒奖一番,接着就让他立刻到南边购粮。至于和李家商谈别的法子,爱卿也可照常进行,毕竞以英国公一己之力,也不可能购到那么多粮食,先运回来一些再说,有了粮食,起码也能给朝廷缓解一些压力。”

    “太后所言极是。不过,除此之外,臣还有另外一件事,想要和太后商议。”岳肃又说道。

    “还有什么事?”张燕问道。

    “英国公哪怕前往南方购粮,可一来一回也需要时日,李家进京,也需要一些日子,定好对策,再加以实施,肯定也需要不少时间。在这段时间内,粮食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价钱,尤其是北京城内,夭子脚下,绝不能出乱子,臣在想,朝廷能不能开仓放粮,每日施粥给那些普通百姓。”岳肃提议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