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四章 传销式的招安-《明末中枢一木匠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刘宗敏要比罗汝才幸运的多,但幸运也是和实力成正比的,刘宗敏是李自成手下第一猛将,武功仅次于李自成,一口大刀罕逢敌手,加上没有碰到虎子,逃的一命,朝开封方向赶去。可在,刘宗敏逃到半路之时,听到了一个消息,就是李岩死了。

    李岩是被牛金星毒死的,刘宗敏对李岩的才干十分钦佩,得知这个消息,他心中暗道不好,隐约觉得,李自成难以成事,十有**要被朝廷所灭。

    与其陪李自成一起灭亡,还不如自寻出路。投降朝廷,背信弃义的事,他是不会做的,干脆,隐姓埋名,过太平的日子吧。他同李自成攻城掠地,积攒了一些私房,都被他派心腹秘密藏了起来。现在这个时候,他决定把钱取出来,自己跑路。

    一场大胜,岳肃少不得要论功行赏。

    杀掉田见秀与马守应的,是大天王高见手下的千总赵灿与贺一龙手下的游击将军马大勇。岳肃直接加封高见与贺一龙为武略将军,赵灿与马大勇官升两级,授忠显校尉。第一支攻进城内的部队是王国宁的部队,王国宁本已授了忠显校尉,但是岳大人言出必践,又加封其为武略将军。兵马死伤最多的,是刘希尧的部队,他的人马本就不多,可这次拼死抵抗罗汝才的援军,死伤五千余众,因为这个,岳肃升授他为昭信校尉,并保他为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。

    其他的将领,也有升赏,但他这几位相比,就差了不少。不过岳大人赏罚分明,也让众家头领说不出二话。尤其是岳大人不吝官位的赏赐,更令这帮人看到了希望,决定下次战斗,不必再刻意的保存实力了,自己升官重要,何必去在乎那丁点兵马,瞧瞧人家刘希尧,因为手下兵马死伤最多,还能混上昭信校尉,都督佥事,看来岳大人赏官,也是看谁的兵马真卖力。

    投降被俘的流寇,岳大人也会安排,普通喽啰,直接安置到刘希尧、王国宁、贺一龙、高见的帐下,算是给他们补充兵力了。被俘的将领,除了张有义有立功表现,给授了官职之外,其他的,全部斩首示众,这就是对抗朝廷的下场。至于说罗汝才,他就更惨了,别看跪地乞降,还是被岳肃五马分尸,用人头号令三军,彰显朝廷威风。

    当初敷衍老子玩,现在被擒了,还想投降,好事岂不是都成你的了。

    洛阳大捷,罗汝才被五马分尸,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河南。与此同时,岳肃又召集所有投降的流寇首领,告诉他们,准许他们去招安其他流寇,按招人数和势力计算,升授不同档次的官位。最少官升一级,要是招安的多,或加封更高的官位,或赏赐世袭的官位。

    此一战结束,已然将河南的众家流寇震慑的够呛,不少在观望的,现在都打算投降了。岳肃这个指令一发出去,先前投降的众家流寇头领,借着大胜之威,好似传销一般,开始拉拢其他流寇势力接受招安。

    就因为招安,流寇首领之间,甚至还产生了矛盾。比如说,大天王高见与混世王在拉拢射塌天李万庆的时候,就产生了不少的矛盾。两个人都想招安李万庆,这样可以算作自己的功绩,从而得到封赏,有人抢买卖,自然不高兴。明里暗里,争来争去,最后高见成功招安了李万庆,混世王对这两人,产生了极大的不满。

    这是岳大人想看到的,绝不能让你们流寇之间,连成一气,最好互相有些矛盾,也方便我制衡。还有,后期受招安的流寇,岳肃开始说是只给参将,可架不住招安他们的人,纷纷求情,希望给授给副将,岳肃故意卖给他们面子,顺水推舟,也就给了副将。

    一番招安下来,归顺朝廷的流寇是越来越多,在河南境内,除了李自成之外,没用一个月的时间,几乎全部归降。不用说官兵的数量,光是流寇的数量,就有四十多万。这已经多过李自成的兵力。不过,这些流寇的兵马,质量实在参差不齐,有的甚至还扶老携幼。对于老幼,岳肃只有一句话,发到陕西种地去。

    陕西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