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 工程中标了-《山花又开》
第(2/3)页
可能有人会问,这不是无法无天了嘛?的确,在“八三年严打”期间,包真这帮人,为避风头,的确老实了一阵子。然而,随着商品经济的搞活,一切都以“经济建设为中心”,人们为了攫取利益,可谓不择手段地搞,地方上出现了不少“欺行霸市,强买强卖”的现象。为了政绩,很多地方政府也是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,这便导致了行业内的混乱。
第一个大项目顺利中标,对于二后生来说,本来是件天大的好事,这其中与他辛苦工作、认真学习研究是分不开的。原本,他和牛志木都商量好了,一旦中标,就要带上双方的家人,到饭店里好好庆祝一番。但眼前刚刚出现的这一幕,打算庆祝的好心情一下子被破坏了,而且包勇强临走时留下的那句话,在他的心里,也瞬间蒙上了一层阴影,“前路未卜呀!”
为预防万一,出了开标现场,二后生没有先去饭店,而是去了附近的邮局,往王湾子村发了一封加急电报,电报是发给栓栓的,上面只有六个字“速带工人来忽”!
饭桌上,有曹德云夫妇、梦兰,还有牛志木的父母,以及一些亲朋好友等人,大家聚在一起,祝贺两位年轻人旗开得胜,首个项目就顺利中标。牛志木更是欣喜若狂,不停地夸赞二后生标书做得好,下的功夫足,“郭哥,你真是我的亲哥哥呀!这些天实在辛苦你了,来,弟弟敬你一杯。”说着话,牛志木端起大大的一杯白酒,和二后生的酒杯碰了一下,仰起脖子一饮而尽,“哥,这么高兴的事,你怎么不喝呀?连堂堂的‘包公子'都败于我们的马下,以后,忽林河的建筑市场,就是我们的天下。我们该热烈庆贺才是呀!”
大家都没太注意二后生的表情,都在忙着碰杯,说着恭喜的吉祥话,夸赞他们后生可畏,前途似锦。尤其是牛志木的父亲牛通,也觉得儿子从煤矿里辞职辞得对,算是接受了他现在所从事的工作。而牛志木的妈妈,脸上更是乐开了花,不断地夸赞自己的儿子“聪明能干”。只有挨着二后生坐的梦兰,看着他闷闷不乐,觉出了异样,觉得爱人心里有心事。但整场酒席,梦兰没怎么说话,只是不停地往二后生盘子里夹着菜。
饭前,二后生也特意叮嘱了一下牛志木,让他不要把今天开标现场发生的事,都说出来,免得家里的大人为自己担心。他尤其担心的是岳父曹德云,五十多岁的人了,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太多了,还患着糖尿病,自己不能再给他添堵了。
王湾子村这边,因为二后生拍的是加急电报,栓栓当天就收到了。他觉得其中事关重大,一定是二后生那边有啥情况要发生,不得拖延。于是,他赶紧召集平子和六虎,做了简单分析后,三人分头去召集人马,定在明天一早就出发,去镇上坐第一班长途汽车,然后再赶往二百多里外的张哈市赶火车。
三人没有和乡亲们多说什么,只说二后生的新项目下来了,催大家赶紧出发。在通知完本村的人以后,三人有骑自行车的,有骑马骑骡子的,顶着大黄风,走了多少里路,在下午三点多,总算是全部通知到位了。大家都忙着在打包行李,安顿着家里的媳妇和老少,和亲朋好友说着告别的话。其中有好多是第一次出远门,心里既激动,又忐忑,但对城市的向往,却都是相似的,“这次可要出去开开眼界了!”当然也有个别,因为消息来得太突然,觉得心里没底,犹豫了,个别的还打了退堂鼓。
第二天一大早,天还没有亮,家里有赶着马车送的,也有骑自行车送的,驮着大包小包的行李,。有的人听村里出过外工的人说,火车上的“削李(小偷,当地土话)”很多,担心带的盘缠路费被偷了,就让媳妇或妈妈把它们都缝在贴身裤衩的内侧,觉得这样就安全了许多。为了路上省些钱,不少家里都是连夜烙的白面饼子、煮的鸡蛋,还有家里腌的酸菜,让他们带着路上吃。
这些人当中,只有二根子带的盘缠最多,别人大多数只带了四五十块,而他却带了足有二百多,他嫌家里拿的干粮太寒酸,他要到火车上买着吃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