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一章 策论-《大周浮生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  诚如是也,吏归之,民自归之,由水之就下,沛然谁能御之?
      ......
      故理政之本,贵在用人,使其才能尽显,则可以威服四方,以兴太平。
      ......”
      巡视而过的黎珩扫过面前一位考生的试卷,心中微微摇头,将其的名字从自己要重点关注的名单划去。
      这人的观点代表了场内大部分考生的观点。
      虽然有几分见地,提出了任用能吏的观点,但论点错了,论据就歪了。
      所写策论通篇都是写治人者要善待吏员方可使得百姓安居乐业、无灾无患之类的,毫无深度可言,更谈不上治政了。
      能用,但没有培养价值,这样的人,即便才学再强也难成气候。
      这就是黎珩对此人的定论。
      接着黎珩走马观花的继续看下去,当看到一须发灰白的老者所书的试卷时,方才止步了下来。
      “上厚待下吏为何?欲其毋侵渔百姓耳。
      ......
      贪廉者,治理之大关;奢俭者,贪廉之根柢。
      富贵者,黩货无已;贫贱者,耻其不如。
      游末趋利,多离南亩,弃其本业,欲天下无饥,不可得也。
      其始由于不俭,其继至于不廉,其卒至于天下饥寒。
      饥寒切身而奸宄以起,以至刑罚不能止,如水之失堤防矣。
      ......
      故理民之道,务丰其财,丰财之法,必禁其奢。
      ......
      民生之安危由于吏治之清浊,吏不廉平,则治道衰。”
      这老者的策论有些意思,已经超过了此区域内大多数考生,猜到了黎珩出这一题的用意。
      提出了明庆帝为底层吏员增加俸禄并不是因为要拉拢吏员,而是要防止吏员鱼肉百姓。
      并依此进一步提出了要在全社会提倡节俭的风气,防止吏员受到穷奢极欲的风气影响,被欲望诱惑堕落为贪腐之吏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