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〇七章 先条件,后结果-《大宋之重铸山河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几位前线权贵将领联名建议,局势也确实堪忧,金国皇帝完全吴乞买不得不答应。
    和谈!
    使臣已经从会宁府出发,携带国书南下,前往临安府。
    消息则先一步通知宋国,临安朝堂,江南民间,全都因此炸开了锅。
    金国要议和!
    在很宋人看来,金贼此时提出议和,应该是——求和。
    是战场上失利之后,不得已之举。
    金国竟然首次向大宋低头,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,说起来倒确实让人高兴。
    只是……
    岂能金贼说战便战,言和即和?
    而今战局是宋军占据上风,北伐势头一片大好,为何要答允金贼所请?
    拒绝!
    朝堂上不少人的态度是拒绝,趁着关中、荆襄的大好局势,一鼓作气,彻底击溃金贼,收复两京。
    朝中部分官员持此态度,临安太学的书生们也纷纷附和,群情激奋,都嚷着还我河山,收复疆土。
    拒绝和谈,主战风潮一时成为主流。
    但当有消息从淮南传来,金国提出,有意主动归还陕西路、京东、靖西等黄河以南土地。
    此消息一出,朝野风向顿时一变,有不少开始转变态度支持和谈。
    理由很简单,可以兵不血刃收复失地,何必非要动刀兵呢?何必耗费将士鲜血生命,以及无数钱粮呢?
    这不是吃饱了撑着吗?
    主战派则不以为然,徐驸马已经快要彻底收复陕西路,哪里是金国主动归还?
    至于黄河以南,照这个势头,也可以一鼓作气收复,金国此时提出归还,实乃缓兵之计,拖延难得大好的北伐形势。
    何况金国嘴上说归还,万一到时候赖账呢?
    盟约这种东西,说白了就是一张废纸,不遵守你能奈何?
    到最后还不是要动刀兵,昔年刘备借荆州不就是如此嘛,有借无还,最终还不得吕蒙白衣渡江,杀关羽而夺之。
    刘备那等满嘴仁义之士尚且如此,金国虎狼之辈岂可轻信?
    第(1/3)页